返回 苹果看看

凤凰卫视《焦土之上》:在历史焦土上镌刻和平之思

2025-08-01

         当诺曼底滩头的晨雾漫过弹痕累累的工事,广岛原爆穹顶的阴影划过第八十圈年轮,凤凰卫视六位主持人的脚步惊醒了沉睡八十年的战场记忆。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,这部跨越五大洲十一国的五集纪录片《焦土之上》,以 “用脚步丈量历史伤痕” 的方式,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,既是对二战关键战役的地理重访,更是关于人性、牺牲与和平的深刻思辨。

         《焦土之上》的叙事魅力始于其空间叙事策略。摄制组兵分六路,聚焦承载沉重记忆的 “焦土”—— 从斯大林格勒废墟的坚韧,到珍珠港水下遗迹的悲壮;从中国战场十四年烽火的烙印,到柏林巷战的断壁残垣。这种全球覆盖突破西方中心视角,突出中国战场作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地位,追问这片土地的牺牲与担当。

         波兰华沙残垣前,94 岁的约瑟夫・斯滕平抚摸弹痕讲述德军入侵的恐怖;莫斯科郊外,康斯坦金・尼古拉耶维奇展示军功章回忆保卫战 “砖石燃烧” 的日夜。亲历者的口述与学者唐・法雷尔的宏观分析形成复调,既显个体创伤,又揭历史逻辑。摄影团队善用废墟光影,广岛资料馆内手电筒光束照亮幸存者书包,诺曼底遗址长曝光让海浪与工事形成动静对话,隐喻时间流逝与历史永恒。

         《焦土之上》的深刻突破在于超越立场的叙事伦理。冲绳战役遗址,镜头同时记录美军公墓主管的坚守与日本亲历者的松田菊成的创伤,消解 “我们 / 他们” 对立,呈现 “所有战争都是人类灾难” 的命题。

         雅尔塔会议旧址,主持人吕宁思不止复述会议内容,更追问《联合国宪章》能否守护和平。这种批判性反思贯穿全片,在柏林墙遗址探讨意识形态对抗延续性,在原子弹遗址追问科技伦理,将二战与当代困境相连。五集结构呈叙事弧光:首集聚焦 1939 年欧洲战场爆发,中三集展开各战场与大屠杀记忆,末集回归战后秩序与和平反思,形成从战争到和平的逻辑闭环。

         信息碎片化时代,《焦土之上》承担数字记忆保存使命。4K 技术让消逝的战场遗迹获永恒数字生命,斯大林格勒墙上的标语、腾冲墓碑上的名字得以留存。广岛资料馆馆长称这些影像是 “防止记忆篡改的证据”。

         纪录片引发的跨文化对话超出作品本身。上海展映后滇西抗战遗址关注度激增,东京放映让日本青年直面祖辈战争罪责。这种共鸣证明,战争创伤记忆能成人类共同遗产。

         最后一集镜头停在联合国 “铸剑为犁” 雕塑,主持人何亮亮叩问:“大国博弈加剧时,我们是否记得焦土誓言?”《焦土之上》告诉我们:纪念二战不是延续仇恨,而是认清战争残酷,守护和平,让焦土上的牺牲永不重演。

最新文章

《定风波》:今夏最诡谲的 “夜煞” 追踪

电视

 

阅读16231

《暗潮缉凶》:演技派云集,共筑硬核悬疑

电视

 

阅读16801

凤凰卫视《焦土之上》:在历史焦土上镌刻和平之思

影视

 

阅读15413

《新闻女王 2》杀青宴座位表暗藏玄机

电视

 

阅读16002

韩剧《退货儿童》2025:当孩子成为可退换的商品

电视

 

阅读12606

冀ICP备2022013768号-3